湛江市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宝库,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。今天,让我们跟随草莓姐姐和探索少年团王冠迪的脚步,一起揭开这些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吧!
主持人:草莓姐姐、王冠迪
在本期节目中,草莓姐姐将携手少年团的王冠迪,带领大家继续探索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从文章湾村簕古龙的舞动到湛江傩舞的神秘,从湛江木偶戏的精湛到吴川飘色与遂溪北坡游鱼的绚丽,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展现了湛江深厚的历史底蕴,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。让我们一同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,感受那份传承的力量。
吴川飘色和遂溪北坡游鱼
吴川飘色和遂溪北坡游鱼作为湛江市博物馆的非遗瑰宝,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。吴川飘色以其“东方的隐蔽艺术”著称,而遂溪北坡游鱼则以其300多年的历史传承,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。
01
吴川飘色
吴川飘色是吴川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,是一门集戏剧、音乐、美术、魔术、杂技、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。飘色以其精巧的伪装和脱离地面的“飘”而著称,孩童高居枝头手舞足蹈,演绎某个故事,展现了吴川飘色的独特魅力。
02
遂溪北坡游鱼
遂溪北坡游鱼又称鱼灯、鱼龙舞,是遂溪县北坡镇北坡圩一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。每年正月十五,当地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就会用竹条砂纸包扎成鲤鱼的形状,并在鱼腹点上蜡烛,寄寓“年年有余”。
文章湾村簕古龙和湛江傩舞
文章湾村簕古龙,以其独特的植物编制技艺,承载着300多年的历史;而傩舞被誉为“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”,展现了古人驱逐疫魔、祈求平安的祭祀行为。
01
文章湾村簕古龙
簕古龙是赤坎区文章湾村特有的传统舞龙技术,始于清朝康熙年间。簕古龙的制作者们会用各种岭南果来开启它的彩妆“大业”,它由“龙珠”引带,龙身随着锣鼓声和喝彩声在大街小巷穿梭起舞,承载着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、消灾辟邪的美好愿望。
02
湛江傩舞
湛江傩舞流传于雷州半岛多地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傩舞表演时,演出者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,角色包含神话形象,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,而许多村民都会围在周边,点香祭拜,表现他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祈愿。
湛江木偶戏
湛江木偶戏,汇聚表演、戏剧、雕刻为一体,颇具地方民俗特色。这项民间传统艺术,以其多样的戏曲唱腔和生动逼真的木偶装扮,成为了当地不可或缺的节日表演。
01
湛江木偶戏-哪吒
木偶,源于古代的俑。木偶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、战国时代,“俑”即古代殉葬习俗使用的木偶人。据文献记载,在汉代,木偶还只是一个表演艺术的工具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而到了北宋时代,拥有哪吒形象的木偶开始成为一个“演员”,由人来直接操纵并且会扮演具体人物,当众表演简单故事。
02
湛江木偶戏-雷神
湛江木偶戏分单人木偶戏和杖头木偶戏两种,单人木偶由布袋木偶发展为小杖头木偶,其表演为一人一台戏,唱、念、做、打集于一身,尤为擅长表现武打场面。杖头木偶则需要用三根木棒操纵,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,另两根木棒操纵木偶人的双手。木偶戏又称”指尖上的活化石”。
特别邀请
国家级项目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
本次拍摄特别邀请了拥有30年从业历史的郑武、肖妹两位老师,特别是郑武老师作为国家级项目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湛江木偶戏的丰富与多彩,两位老师共同演绎《嫦娥长袖舞》、《木偶显神通》两大经典剧目,谢谢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!
在这次湛江市博物馆的非遗之旅中,我们不仅领略了文章湾村簕古龙、湛江傩舞、湛江木偶戏、吴川飘色和遂溪北坡游鱼的独特魅力,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。每一项非遗都是历史的见证,每一段故事都是文化的传承。
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如果你也被这些非遗的故事所打动,不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,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我们的文化遗产。
环球童影少儿艺术团是一家少儿艺术彩排(含少儿模特、少儿舞蹈、少儿口才、少儿声乐、形体礼仪)、少儿明星代言、少儿活动赛事演出策划、少儿电影电视节目节目制作、少儿演艺舞台演出、少儿电微影营销发行于一体的文娱产业专业运营公司,环球童影主要从事少儿艺人经纪、艺人包装、艺人彩排、少儿原创MV音乐唱片、少儿演唱会、全国性少儿才艺赛事、 电影电视栏目等业务。如果您想报名彩排、活动或赛事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!

关注我们了解更多